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助聽器的重要性,當然也伴隨著各種質疑聲,類似“患者選配好助聽器,驗配中心調試沒問題回到家就會聽不清?!?/p>
那么,助聽器使用后聽得到聽不清怎么辦?
先放答案:畢竟助聽器只是一種輔聽設備,無法替代真耳,所以聽損人士在佩戴助聽器后除了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之外,還需要學習一些助聽器使用技巧以及言語訓練。
助聽器使用技巧
技巧1:靠近并面向聲源
此時信號聲明顯提高,信噪比提高,能夠直接有效地提高分辨率。
技巧2:選擇較佳的溝通位置
在噪聲環境下,餐館尤其是中餐館或者快餐店都比較嘈雜,助聽器一般都是降低側方和后方的聲音,來確保正前方的言語清晰度。
建議選擇背對噪聲、面對交談對象的座位,這樣的位置無論降噪還是言語清晰度都會比坐在其他方向好。
技巧3:家屬與伙伴的配合
聽人士與家屬或者伙伴交談時,盡量要求其面對面、近距離、放慢語速、使用短句。
部分感音聽損人士,由于長時間未干預產生不同程度的聽覺剝奪,在剛佩戴助聽器后無法迅速聽懂說話者的語義。
技巧4:聽覺訓練
對于一些聽覺剝奪嚴重的,并已經形成觀察口型習慣的聽損人士。
剛開始佩戴助聽器時恢復效果比較緩慢,需要配合口型,通過視覺輔助重新使用和鍛煉聽覺,多進行語訓,提高自身的聽敏反應,從而達到提高言語分辨率的目的。
建立合理的期望值
由于聽損人士聽力損失程度、學校能力、工作性質、生活環境和心理素質的不同,他們對助聽器的期望值有極大的區別。
許多聽損人士驗配助聽器后期望值過高,認為佩戴助聽器后應與真耳一樣,立竿見影,缺乏助聽器適應期的耐心。
建立適當的期望值非常關鍵,佩戴助聽器后的效果和大致適應時間必須告知患者,否則,聽損人士便不能堅持佩戴助聽器。
助聽器適應訓練至少12天到1個月,一般連續佩戴1-2個月后,大部分聽損人士能順利度過適應期。
言語康復訓練
研究表明,許多聽損人士在他們出現聽力問題后5-15年才尋求聽力師的幫助,此時,已產生不同程度的聽覺剝奪。
另外,迫于別人的壓力接受康復的聽損人士是自愿接受康復的聽損人士的2倍,這一比例在退休人員中則更高。
該類聽損人士在心理上是不愿意接受聽力干預的,這種心理也會使得助聽器助聽效果下降。
所以,需要由聽力師在對聽損人士的康復需求及交流能力進行評估后,針對聽損人士的需求和目標制定訓練計劃,其內容包括以下:
1、訓練次數:根據聽損人士個人情況而定。2、每次訓練時長:45-60min。 3、訓練的頻率:每周1-2次。即可以選擇在聽力中心訓練也可以在家里訓練,家庭訓練則需要家屬配合。例如,讀報、與人交流、網上讀拼音學習等等。4、注意:要根據聽損人士的康復程度隨時調整訓練計劃,幫助其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
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助聽器的重要性,當然也伴隨著各種質疑聲,類似“患者選配好助聽器,驗配中心調試沒問題回到家就會聽不清?!?/p>
那么,助聽器使用后聽得到聽不清怎么辦?
先放答案:畢竟助聽器只是一種輔聽設備,無法替代真耳,所以聽損人士在佩戴助聽器后除了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之外,還需要學習一些助聽器使用技巧以及言語訓練。
助聽器使用技巧
技巧1:靠近并面向聲源
此時信號聲明顯提高,信噪比提高,能夠直接有效地提高分辨率。
技巧2:選擇較佳的溝通位置
在噪聲環境下,餐館尤其是中餐館或者快餐店都比較嘈雜,助聽器一般都是降低側方和后方的聲音,來確保正前方的言語清晰度。
建議選擇背對噪聲、面對交談對象的座位,這樣的位置無論降噪還是言語清晰度都會比坐在其他方向好。
技巧3:家屬與伙伴的配合
聽人士與家屬或者伙伴交談時,盡量要求其面對面、近距離、放慢語速、使用短句。
部分感音聽損人士,由于長時間未干預產生不同程度的聽覺剝奪,在剛佩戴助聽器后無法迅速聽懂說話者的語義。
技巧4:聽覺訓練
對于一些聽覺剝奪嚴重的,并已經形成觀察口型習慣的聽損人士。
剛開始佩戴助聽器時恢復效果比較緩慢,需要配合口型,通過視覺輔助重新使用和鍛煉聽覺,多進行語訓,提高自身的聽敏反應,從而達到提高言語分辨率的目的。
建立合理的期望值
由于聽損人士聽力損失程度、學校能力、工作性質、生活環境和心理素質的不同,他們對助聽器的期望值有極大的區別。
許多聽損人士驗配助聽器后期望值過高,認為佩戴助聽器后應與真耳一樣,立竿見影,缺乏助聽器適應期的耐心。
建立適當的期望值非常關鍵,佩戴助聽器后的效果和大致適應時間必須告知患者,否則,聽損人士便不能堅持佩戴助聽器。
助聽器適應訓練至少12天到1個月,一般連續佩戴1-2個月后,大部分聽損人士能順利度過適應期。
言語康復訓練
研究表明,許多聽損人士在他們出現聽力問題后5-15年才尋求聽力師的幫助,此時,已產生不同程度的聽覺剝奪。
另外,迫于別人的壓力接受康復的聽損人士是自愿接受康復的聽損人士的2倍,這一比例在退休人員中則更高。
該類聽損人士在心理上是不愿意接受聽力干預的,這種心理也會使得助聽器助聽效果下降。
所以,需要由聽力師在對聽損人士的康復需求及交流能力進行評估后,針對聽損人士的需求和目標制定訓練計劃,其內容包括以下:
1、訓練次數:根據聽損人士個人情況而定。
2、每次訓練時長:45-60min。
3、訓練的頻率:每周1-2次。
即可以選擇在聽力中心訓練也可以在家里訓練,家庭訓練則需要家屬配合。例如,讀報、與人交流、網上讀拼音學習等等。
4、注意:要根據聽損人士的康復程度隨時調整訓練計劃,幫助其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